每到夏季,马拉松就进入了“淡季”。
除了极少数的“凉都”赛事,选手们基本无赛可跑。
但没有比赛,跑者们也不会闲着,纷纷开启了夏训模式,为秋冬比赛蓄力。
在跑圈也一直有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”的说法。
这并不是一句励志宣言,而是有着科学的依据。
能够扛住夏季的高温、高湿、高难度训练,下半年也更容易出成绩。
但如何在酷暑中保证训练质量,规避风险,也是跑者关心的话题。
今天就来聊聊夏训那些事儿。
在炎炎夏日长跑确实痛苦如
“炼狱”,但正是这样的艰苦,更容易让人练出真功夫,抓住机遇就可能完成蜕变。
在春秋季节,很多跑者都沉浸在比赛之中,或为了冲成绩,或者以赛代练。
到了夏天休赛时期,就有了一个时间窗口,能够进行长周期的系统化专业训练。
毕竟,科学的训练方式,并不是速成的。
从初期的基础训练,到中期的专项提升,再到后期的比赛能力突破,是一个循序渐进、系统训练的过程。
这样的训练具有连贯性,需要一定的训练周期,而夏季正是这样一个黄金时段。
因此,很多的专业运动员都会利用好夏训时机,为下一个赛季PB做准备。
那么,夏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?
一方面是可以提高耐力。
夏季气温高,人在这种环境下进行长期训练,身体自动进行体温的调节,汗腺功能也会增强。
一段时间后,体温的调节阈值会得到提高,即便同样强度的奔跑,体温上升也会更慢,使人在今后的跑步中更轻松,对高温的耐受力更高。
同时,高温刺激也能提高肌肉的耐热能力,减少耗氧量,从而降低因高温导致的肌肉疲劳或损伤。
并且,这种长时间的训练,身体对能量的需求会增加,肌肉细胞内作为“能量工厂”的
线粒体数量也会增加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,肌肉对脂肪、糖类等能源物质的利用效率会更高,可以缓解肌肉的疲劳。
另外,在能量的供应得到加强的同时,
代谢废物的排出也能更通畅。
因为在训练时,肌肉内的血液输送效率会相应提高,这就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,防止乳酸堆积引发肌肉酸痛。
此外,
夏训还能够提高心肺功能。
夏季训练时,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,心脏的泵血量会增加,以提供更多的血液到体表进行散热。
如此一来,心肺功能也有效提升,给今后比赛打下更好的有氧基础。
除了能让身体素质变得更好,
夏训对跑者的意志磨砺也有很强的作用。
跑者们都知道夏训很苦,毕竟在高温下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,身体难免会有各种不适。
但正是这种苦,可以磨砺出坚韧和不屈的意志力。
待到秋冬季比赛,面对各种压力、疲劳,心理承受能力会加强,即便是遇到“撞墙期”也能稳住心态,不轻易放弃。
既然夏训好处如此之多,又该如何训练呢?
虽然夏季是提升实力的黄金时期,但毕竟是高温训练,如果不能科学地跑,很有可能埋下伤病的隐患。
要想无伤夏训,以下几点则需牢记。
首先,先定目标,再定计划。
每位跑者现有的跑量、身体状况都不一样,无法用一个通用的方案。
因此在训练之前,跑者需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,比如是为了“破4”还是能够顺利完赛?
然后根据目标去制定计划,整个训练周期多久,每周训练几天,每天训练几个小时,合适的配速是多少……
这些都需因人而异,建议跑者们在专业的教练或大神指导下来完成这步规划。
其次,注重安全。
夏天训练面临着高温高湿等严酷考验,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清早或傍晚,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个炙烤时段,能不跑就别跑。
当气温>32℃,湿度>60%时,人体散热的效率会下降70%左右。
如果在中午时段高强度跑步,热射病的发生概率也会增高。
因此,专业的夏训通常是“晨训晚练”,在早上的5-7点,傍晚的6-8点进行训练。
除了要避开炎热,补水也很重要。
人在运动时,汗液流失很快,如果不能及时补水,很可能发生脱水情况。
但正确的补水策略,不是喝够,而是喝对。
建议采用3阶补水法:在训练前2小时,先喝500毫升左右的水;训练途中,每隔15-20分钟补充150-200毫升的电解质水;训练后也适当补水,可按照每减轻1公斤体重补水1.5L的原则进行。
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,
训练上要循序渐进,不能盲目追求配速。
夏季受高温的影响,运动的表现通常比春秋差10-15%,配速会比平时慢上5-15秒,跑者要先从心理上接受这个落差。
专业的训练通常采用“以慢促快”的方法,兼顾强度、时长。
夏季体温会更高,肌肉的摄氧能力有所下降,适当的降速可以防止过度疲劳。
跑者们可以尝试用心率来控制训练强度,比如在跑步过程中,控制心率在最大值的75-80%,而不是只盯着配速。
倘若没有心率监测设备,也可以根据体感来调控:
将跑步的强度保持在“可以轻松说话”或者“有点吃力但不至于喘不过来气”的状态,不要用力过猛。
至于
跑量积累,也可以慢一点。
每周保持一个稳定的跑量,不用追求一次跑了多远,而是每周总跑量持续累积。
可以将长距离拆分成短距离执行,重点提升耐力。
比如将25公里跑,拆成15+10公里,早晚各完成一项,或者将1000米×6组的训练拆分成600米×10组。
这样总的训练量不变,但短距离的间歇跑能让身体更容易抵抗高温。
如果要跑长距离,建议控制在25km内,以身体感受为准,宁愿慢一点去完成,也不要过度求快给身体造成损伤。
以慢促快,才能逐步加强乳酸阈值,通过慢练给身体储能,形成良好的有氧基础,有助于提高耐力。
在耐力训练之余,
力量训练也很有必要。
通过杠铃、弹力带等训练改善肌肉力量,促进缓冲吸能,对耐力提升也很有帮助。
而这种训练,可以在空调房内进行,也能让跑友更为舒适。
科学训练,才能让跑者在酷暑之中保持好的状态,为下半年的马拉松比赛积蓄能量。
夏训时,跑者除了关注如何跑,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重视。
首先是防晒。
夏季紫外线比较高,加上大量出汗,如果不做防护,皮肤晒伤的风险会大大增加,所以白天跑步时一定要做好防晒。
注意眼部防护,可以佩戴防雾运动眼镜,降低汗水浸渍导致结膜炎的风险,裸露的皮肤涂上防水的防晒霜。
如果能佩戴透气防水的跑步帽子,防护会更加全面。
其次,饮食和营养很重要。
体育运动对体力的消耗很大,合理的膳食营养是满足体能的前提。
对于跑者来说,每天要摄入足够的碳水、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。
碳水食物建议以全谷物如燕麦、糙米等为主,蛋白以鸡胸肉、鱼虾、蛋、奶、豆类为主。
这样不仅保证了足够的能量供应,饱腹感也强,关键是清淡易消化,不会给肠胃造成很大的负担。
同时,也要注意VC、VE、钙、铁、钾、钠等营养元素的补充,以减少运动损伤,维持体液盐分平衡,也有利于骨骼健康和氧气输送。
此外,训练过程要劳逸结合,不要蛮干。
虽然夏训关系到下半年的比赛成绩,但也需要控制训练频率,要有适当的休息。
对于大众选手来说,一周7天如果都在高强度训练很难吃得消,最好能有1-2天的休息日,或者安排低强度的训练。
训练时也要注重身体感受,如果有头痛、头晕、四肢无力等不适,不要盲目忍耐,这可能是中暑的表现,应及时暂停训练,补充电解质,在阴凉通风处恢复。
再者,比训练更重要的是做好恢复。
除了每次训练后做好拉伸以减少肌肉酸痛外,睡眠也要有保证。
睡得好,才能保持好的体力维持训练强度。
倘若睡眠不足,肌肉损伤的风险会增高,第二天的疲惫感也会翻倍,训练效果也就打了折扣。
高强度的训练不仅考验身体,心态也很重要。
尤其是,高温、疲劳时难免产生烦躁情绪,跑者要适当放松心情,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,否则极易产生厌跑情绪。
也可以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:现在的痛苦,将是秋季赛道上的勋章。
最重要的是,守住安全底线。
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8.5℃,或者心率持续大于最大心率的90%,立即停止训练,及时就医。
尿液颜色变深时则表明严重脱水,需要立即补充电解质水,寻求医护帮助。
有热射病症状时,如高热、无汗、意识模糊,需要立即就医。
运动是为了更好地生活,成绩只是锦上添花,不是生命的全部,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。
有人说,夏天越苦,秋天越甜。
夏训不仅是对身体的锤炼,也是对意志的磨砺。
每一次奔跑,都在为下一场比赛蓄能,高温与汗水篆刻着秋冬赛场的荣誉勋章。
扛过夏训,就是一次胜利,也在超越曾经的自己。
跑过的每一步都算数,PB也在不远的凉爽之秋。
来源:我爱马拉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