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大腿和臀部是人体运动时的发动机,那么踝关节则可以被称为动力的枢纽装置。我们的踝关节也就是脚踝不仅需要良好的刚性(stiffness 抵抗形变的能力),来保障蹬地效率。另外,脚踝还需要充足的灵活度,来缓冲落地时的冲击!
一些跑者通常会进行脚踝刚性的强化训练,来优化跑步效率,相较而言,更多人容易忽略脚踝的灵活性这个关键因素!
当跑者面临脚踝灵活性的退化时,不仅会影响跑步的效率和表现,甚至可能造成足底、膝关节、甚至是腰部等部位的健康问题。
一副“刚柔并济”的脚踝,能够助力跑者提高运动安全和效率,以及完成像马拉松这样的卓越挑战。
通常在跑步时,脚掌在落地时朝向正前方或微微向外,这是理想的情况,这样可以保障跑者的髋、膝、踝三关节良好对位,以及为蹬地过渡提供良好的支撑。
不过一些跑者在跑步时习惯脚尖向外撇,这种跑者一般属于“高步频”类型,而步幅往往不大,甚至在间歇训练等速度场景中也难以打开步幅。另外,还可能伴随着足部和膝关节外翻的情况,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跑者的效率以及运动水平的提升。
为什么这类跑者倾向于“高步频、小步幅”呢?或者说他们的步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,而不得不采取“高步频”的方式来维持一定的速度,这种情况,很有可能是脚踝的灵活度不足引起的!
我们的脚踝,在跑步及下蹲的过程中,需要足够的背屈(勾脚尖靠近小腿)幅度,当脚踝背屈受限时,为了完成跑步落地支撑或下蹲的动作,通常会产生足外翻或膝外翻的代偿动作,这种现象不仅会增加关节等组织的压力负担,同时也影响了动作的效率。
因此,脚踝的灵活性对于跑者的跑步经济性和运动安全至关重要,其中足背屈的活动度最为关键!那么跑者如何判断自己的脚踝背屈灵活度是否正常呢?
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测试,可以让跑者快速完成操作:那就是13厘米膝盖触墙测试。
首先,测量出距离墙面13厘米的距离,并做好标记。第二步,面对墙面,将一只脚掌踩在标记的后面,全脚掌踩实地面、且垂直墙面。第三步,保证膝盖朝前对准脚尖方向的前提下,慢慢将膝盖向前靠近墙面。
在以上过程中,膝盖可以在脚掌不移动以及脚跟不抬起的前提下碰到墙面,表示脚踝背屈的灵活度良好。反之,代表测试不通过,需要进一步改善脚踝的灵活。
小时候,我们都曾拥有非常灵活的脚踝,可以让我们非常轻松地蹲到很低的位置。那为什么长大后脚踝就不灵活了呢?
到底是什么原因限制了脚踝的灵活?找到问题根源,才能够针对性的改善脚踝灵活度受限的问题。
原因1:小腿肌肉紧绷:
缺乏锻炼和放松都可能会造成小腿肌肉的紧绷,因此,跑者可以通过拉伸放松,筋膜组织的松解等方式来释放小腿肌群的张力,以及强化小腿肌力进行改善。这种情况一般两侧的脚踝灵活度比较对称。
建议跑者通过泡沫轴、筋膜球进行小腿肌肉的放松,配合静态拉伸,PNF拉伸来释放小腿肌肉的紧绷程度。
强化小腿肌力,可以采用站姿及坐姿提踵的动作;侧重小腿肌肉的离心控制,能够提升落地缓冲的能力,降低小腿肌肉的负担;而双腿和单腿的直腿跳等增强式训练,能够提升小腿的力量和爆发力,是更高阶的训练方法。
原因2:足底筋膜的紧绷。
造成足底筋膜紧张的原因和跑姿、步频以及力量水平等原因有关。
因此,跑者除了放松足底之外,还需要优化跑姿和步频,以及增强单腿的稳定能力,降低足底筋膜组织的负担。
原因3:脚踝周围的旧伤
。旧伤会引起一些组织筋膜的粘连,甚至会造成关节间隙的变小,从而引起脚踝关节卡压的问题。这种情况一般是旧伤一侧的脚踝灵活受限,另外一侧脚踝相对灵活。
这种情况需要处理粘连部位的筋膜组织,另外,可能还需要进行关节的松动,一般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!
提到脚踝的伤病话题,一些跑者会想到“崴脚”这个意外事件,不少跑者有过崴脚的痛苦经历!崴脚可能是因为在比赛中没注意到地上的瓶子或凹陷的井盖,又或是走路、下台阶踩空了,当然也不乏踢球或打篮球时踩到别人脚上等原因。
崴脚不仅会引起疼痛和肿胀,还会影响跑者的训练以及正常的生活。不幸崴脚后,跑者该怎么办呢?
首先,崴脚之后,不建议继续运动和比赛,避免引起更严重的问题!
应该立即停下来,并检查脚踝状况,观察脚踝外观以及感受承重能力是否有变化。当出现明显畸形、严重肿胀、无法承重、剧烈疼痛等严重情况,需要及时就医诊断!
第二,冰敷和加压。
比赛和训练中发生崴脚,有条件应该及时使用冰袋或冰水进行冰敷,一般建议持续10-15分钟,完成2-3次。冰敷后应该使用绷带或肌贴对脚踝进行加压,这样做可以减轻受伤组织的出血和破坏程度!避免脚踝过度肿胀,从而影响恢复的时间。
在肿胀期间,可以抬高受伤的一侧脚,比如睡觉或休息时将脚垫起抬高超过心脏的高度,这样可以促进脚踝受伤部位的循环,加快恢复的进程。此外,促进循环也可以采用在伤处贴肌贴的方式。
第三,主动恢复,避免完全静养。
需要要明白崴脚的恢复期间,并非要完全限制脚踝的活动!而是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基础上,可以进行脚尖的勾、蹦、站立、走等活动,当肿胀明显消退后,应该及时逐渐恢复关节活动和负重训练,这样才能及时恢复脚踝正常功能,避免长时间制动引起受伤组织的粘连问题。
当然,在正式恢复跑步训练前,在不引起疼痛的基础上,跑者可以进行游泳、骑自行车等方式进行交叉训练,维持心肺水平,以及锻炼其他正常部位的训练内容!
总之,刚柔并济的踝关节,能够帮助跑者远离代偿的限制,解锁更流畅的跑姿,轻松提速。
跑者如果出现足底、膝关节等慢性伤病困扰,可以把目光先放在脚踝的灵活度上来,检查脚踝是否拥有合格的活动度以及是否相对对称。出现踝关节灵活度受限的情况后,应该及时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改善。
包括脚踝在内,关节正常的功能和健康,是保障跑者能力的重要因素。而聪明的跑者不会把自己宝贵的关节和身体当作消耗品!只有悉心养护我们的关节和身体,才能一直健康的跑下去
来源:微博 98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