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步难道只是一项迈开腿,随便跑的一项简单运动吗?
其实跑步的强度可大可小,不同的跑者要求是不一样的,就造成了跑步的复杂性。许多跑友因为没找到自己的节奏,要么是浪费了时间锻炼效果极差,要么是强度和软度分配不均导致伤痛不断。
对于普通跑者而言,跑步应该是强身健体、提升身心健康、增强自信力和让我们长期保持活力的日常习惯。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慢悠悠的刷跑量或者追求运动员才需要的“更快、更远、更强”!
大众跑圈里比较流行的“321跑法”就非常适合普通跑者,我也是这么实践的,锻炼的效果真的很好
!
什么是“321跑法”?即每周跑3次10公里(新手5公里)、进行2次核心力量训练、再跑1次15公里LSD(新手10公里)。这种跑法不仅能提高身体的有氧耐力,节省时间提高跑步效率;更能强化核心力量,稳定跑姿,减少跑步带来的伤痛风险。
其实锻炼身体不能在有氧和力量上有所偏废。既不能重有氧轻力量,也不能重力量而轻有氧。跑步也是系统工程,不完全是纯有氧运动,而是需要合理分配有氧跑与力量训练的比例,以高效提升跑步所需的综合身体素质能力。
那“321跑法”中的“3”、“2”、“1”到底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?
3个10公里。据运动学研究表明,每次进行30~6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对身体锻炼效果最佳,普通人10公里所需的时间大多数分布在此区间。我们每周能三次保持在有氧心率区间完成这个距离,那我们的心肺能力和肌肉耐力会得到有效刺激。同时确保了身体有足够的恢复时间,不会积累伤害,酿成大伤痛。
2次核心力量。核心力量不仅可能增加肌肉的力量和弹性,防止损伤,还对稳定跑姿至关重要。跑者长期忽视核心力量训练,就会让身体在跑步过程中东倒西歪,会让膝盖和脚踝承受过多的横向剪切力,这些部位承受剪切力是最脆弱的,时间久了必定会引起重伤,比如半月板破裂,韧带拉伤等!研究表明,综合核心力量训练比单纯跑步训练的跑者,受伤几率要低30%以上。
1次15公里LSD。毫无疑问长距离LSD就是低心率长时间慢跑,这对强化身体有氧耐力,提升身体基础代谢效率,让身体建立起对长时间运动的适应性。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强大的心理暗示,不再恐惧长距离,这对跑马拉松选手来说十分重要。
坚持“321跑法”,可以时刻提醒跑者不忘跑步初心:跑步是让身心保持健康快乐。
一个人彻底养成跑步习惯大概需要90天(包括跑休的时间),我见过很多新加入跑步队伍的新手,包括当初的自己,最开始急于求成,认为10公里跑进1小时是人的本能水平,然后横冲直撞受伤。后来似乎有知道了要慢跑打基础,可是时间久了,跑步能力进步缓慢,在心里充满挫败感。
跑步能力有点进步吧,就像打了鸡血一样,过量、过频的训练,时间久了身体就这里不舒服哪里很难受,看病有没有,其实都是不科学跑步的结果,身体在发出警报。因此也有不少人就此放弃,觉得跑步也没意思了。
自从我养成321跑法后,当然有时候也没完全做到,80%还是能做到。发现自己的跑步能力突飞猛进了,虽然跑量只有180左右,但是10公里有心率配速能达到4′50″了,日常跑个10公里非常轻松,面对15公里以上的长距离也不会精疲力尽,跑完后圣体恢复的也很快,通常在24小时内。
“321 跑法” 是一种科学且健康的跑步方式,对于广大跑者来说十分适宜。它不仅可以增强耐力和力量,还能有效降低受伤的风险,我真诚地将其推荐给每一位健康的跑步爱好者!
各位跑友,你平时除了简单的跑步,还会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吗?欢迎大家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跑步心得体会!
来源: